上次用餐是2013.11月份,2014的1月,我們又來訪啦!! {湳仔溝14號無菜單料理店}
趁著難得的周末好天氣,大伙(剛好大家都有回家聚聚)來大溪走走,買買自然栽種的好吃蔬菜,來吃讓人會想再來探詢的無菜單料理店。
這次仍是下午到訪大溪,所以手機照片的燈光不是很足,不過作為記錄用,也算好啦!(不斷說好話,克制換機的慾望)
忘了從哪一年開始,媽媽開始跟大溪一對很用心的夫妻,購買自然栽種!)在過了百吉隧道後右轉的路上,現在多了好多人也開始賣自家栽種的蔬菜了,有機會大家可以挑選有緣的店家。
在台北買菜,一直都有困擾的我,只要媽媽有買這裡的菜,就一定會讓我帶滿滿一大包的回台北煮食。也因為這樣的優良生態環境,讓我們一家很放心的到這裡用餐。
因為上一次沒有好好記錄,所以這次同時放上餐點,來看看有什麼不一樣的菜色吧!
依出菜順序排列。(1):第一次到訪 (2):第2次到訪
(1)58度的高粱製作的蛤仔,好厚實的味道,完全不會有酒嗆味。
(2)前菜:有蛋酥,小黃瓜,花枝嗎? 甜甜的洋蔥與開胃的醬汁
(1)超特別的皮蛋料理,很下飯喔!
(2)非常不一般的"白菜魯",老爸一直誇一直夾,毫不手下留點給我啊~~
(1)就是這一道"一刀肉"嗎? 讓客家鄉親一點都不覺得膩的功夫菜!! 底層的梅干菜,超搭的。
(2)店家養的土雞肉,肉質好Q彈喔! 算單吃皮也不油膩,怎麼會這樣呢? (小朋友不吃飯,這雞肉就當主食了)
(1)這道我忘記是木耳搭配什麼了,記得是份酸酸的開胃菜,後來老闆再次用熱炒的方式呈現,哇! 一樣的食材,味道卻不一樣。(我自己喜歡熱的那份)
(2)"客家小炒"~說真的,我其實在客家館裡很不愛點這道,總覺得硬硬的魷魚乾與乾扁扁的豆乾,吃起來很累,可是!!!這裡的又是好不一樣,好好吃,好Q喔!因為顧著幫妹妹挑魚刺,我只吃到2口耶!!!
(1)麻油松坂肉,天氣冷暖暖胃。
(2)牛腩冬瓜煲,冬瓜好清甜入味喔!(我一開始以為是蘿蔔!)
(1)咦~原來第一次也有客家小炒啊!看著這些圖片,口水默默地流不停啦!。
(2)麻油鱸魚煲~(感覺是大菜來著!)這魚的肉質,可讓媽媽誇讚不停啊!!
(1)我忘記這是哪一種肉了!記得有芥末鹽的味道(降低了炸物的油膩感),很Q的口感。
(2)帶有甜香味的清炒高麗菜。
(1)第一次吃炸的大湯圓,很有飽足感喔!。大湯圓是這裡的招牌菜色喔!
(2)第二次吃湯的大湯圓,很有客家味喔!。
(1)青椒豆鼓肉,感覺老闆是依著季節蔬菜來料理的,當令的菜,就是美味!
(2)這次就換上當季的甜豆,健康!
(1)一夜乾,沒想到爸媽是第一次嚐到這樣的魚料理方式! 我是去年在日本的家庭料理店有品嘗過,就喜歡這樣的口感,這道菜不簡單啊!!
(2)秋刀魚~好肥美又多肉,就是這道,小朋友幾乎除了頭部與內臟區外,都是她吃的啊!!為了挑刺,我這次真的吃的不多啦!(大家都沒有停筷,轉轉轉~餐盤很快就空空啦!)
這段時間正是甘蔗的產季,是料理點隔壁鄰居種的,先跟農家老闆說要多少並請他削段包裝,會在用餐中送達料理店喔!很方便!!真的很甜很多汁,好想再去買來啃喔!
這裡需要先預約,讓老闆與老闆娘能有充足的時間幫客人安排菜單,只記得最近一次的價位,5位大人1位小朋友約2000元左右,超划算。推~~
我想我們應該會很快再訪的。對了! 週二,週三是公休日喔!! 店家也有FB帳號,可以追蹤店況喔!